活的蛇窯|窯的進化史|蛇窯的結構|蛇窯的生產流程

 
明鄭時期,陳永華將軍屯兵於今六甲鄰近地區,「教匠取土燒瓦」。據史學家推測,六甲的紅瓦生產可追溯於此時期。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[明永曆十九年(1665)∼至今]。六甲的紅瓦是全台有名的建築材料,全盛時期有近百座窯體在同時運作,其盛況可見一般。而現今六甲尚餘幾座窯仍在生產,來到此處,可見到一磚一瓦得之不易。
 
窯體分類:
蛇窯
因其窯體狹長似蛇故名之,可燒製之產品相當多,像水缸、一般陶瓷器、花器,以至近期建築用之琉璃瓦片等。其燃料以木材為主,有相思木、檜木等。
改良式台車型蛇窯

為改進傳統蛇窯出入窯之不便,六甲陳榮泉先生設計了新式蛇窯,人員可在窯體外完成產品裝卸工作。

傳統紅瓦窯

早期由大陸引進,窯體較小,經不斷改良,窯體容積變大。主要產品以紅瓦、尺磚等建築材料為主,其燃料因地而異,中北部以木材為主,南部地區則為稻殼。

目仔窯

據說由日本人傳入台灣,燒製建築用磚,燃料亦以木材為主。

八卦窯

窯體成橢圓似八卦,與目仔窯相較,八卦窯為更早期之窯體,主要燒製建築用磚,以木炭為燃料。

瓦斯窯

以瓦斯為燃料,可作還原及氧化燒,變化性高,深受陶藝家喜愛。

電窯

以電熱體發熱,可控性相當高,燒製過程幾乎完全不需人員監控,且成品穩定度最高,但因受限於電熱體之加熱範圍,此類窯體容積皆不大。

 

↑Top

回居廣陶